山东淄博实验中学


踏花归去马蹄香 ——“全国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感悟



踏花归去马蹄香

——“全国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感悟

卢慧媛

在这个秋风起秋叶黄、一夜北国尽秋香的时节,我有幸赴大连参加了语文人的年度盛会——“全国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堂教学研讨会”。三天的会议紧张而忙碌,观摩实验区教师出示的公开课,体会新教材的理念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交流课程改革中的困惑和问题,有付出的艰辛、有收获的喜悦,也有未来萌动的希望。

一、路漫漫其修远兮

令人期待已久的高中语文新教材已正式进入课堂一个半月的时间,这是本轮课改的新纪元、新起点;高中新课标理念已深入人心,核心素养、任务群、专题学习、群文阅读、活动、情境等概念老师们似乎已经耳熟能详,这是新课标的新理念、新挑战。但每一单元、每一课、每一篇如何解读,如何设计,如何检测;每一项任务、每一个活动、每一种情境怎么安排,怎么组织,怎么贯通……还有无数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山东作为六个实验区之一,虽然我本人还没有亲身的体验,但是我时刻关注着这些改革和变化。因为我深知这全新的变化,新得让人难以适应,但又必须适应,没有选择,无可逃避。我们需要把自己腾空、内存清零,重新格式化。带着这种心态参会,这三天出示的探索课真的是给了我很大的冲击:

首先以任务引领教学,课堂容量大了。七节课里有四节是在一节课里解决两篇文章的,这就对课堂教学的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以任务为核心,突出真实情境下的语文自主实践活动,更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收获。新教材将真实情境概括为“从所思所想出发,以能思能想启迪,向应思应想前进”,也就是需要结合学生真实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从教材里寻找资源,学习方法,进而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里真实的问题。上海师大附中的王菁老师结合教材让学生体验新闻通讯的特点,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总结并细化人物通讯评选的标准细则,南京师大附中的郝彧老师让同学们结合最近一周的国际国内大事,形成自己的观点认识,再从教材《反对党八股》和《拿来主义》这两篇文章中汲取养料、借鉴写法、发展思维,进而反思调整自己的观点并写作成文。这样以学习任务来整合教学,突破了单篇阅读精讲细析的固定模式,减少了灌输式讲解,多匀出时间让学生在自主的语文实践中,学会学习,带着问题学,拓展阅读面,扩大阅读量,有助于解决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存在的“读书少”的问题,也更有助于学生建构语文核心素养。当然强化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需要老师既要做研究者,又要引导学生注重探究的精神。北京师大二附中陈立今老师的课给我很大的启发:他以“山水悟 人生路”为主题,重新整合教材,抓住《登泰山记》前后的姚鼐,《赤壁赋》中“横槊赋诗”典故出处等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寻找依据,分析研究资料,进而思考作家作品和作者人生经历的关系,体现了一个研究型教师,一个有情怀的语文人的高度和对学生实实在在的启发与引领。

二、吾将上下而求索

面对这一次的变化,面对几十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实验参与、具体指导结合的一线研究者给我们做了专业的引导:北京市延庆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的桂彩丽老师以本地区的教育实践为例探讨教学设计如何实施更有效,南京市教研室的徐志伟老师以自己的教育改革经历分享如何进行高中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大连市教研室的栾桂芳老师则结合温儒敏教授的最新讲话思考新教材教学中如何守正创新的问题。前路虽然艰难,但是我们也应以勇于探索的精神砥砺前行。因为,语文教学改革之利弊不由我们来评说,但课堂怎么呈现、教材怎么使用、学科素养怎么培育、语文能力怎么养成,都是语文人的天职。

作为首批改革实验区的省级规范化学校,我校语文组的任锋老师在这次会议上出示了一堂探索课——现代诗《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和《红烛》,得到了与会专家和老师的一致肯定。任锋老师基于学生的阅读体验从学生更喜欢哪一首诗入手,点燃了学生阅读的热情,引导学生从诗人的角度去感悟诗歌体会诗人情感异同,从思想者的角度去研读诗歌体验不同的诗歌风格,进而在比较思考中把握现代诗的本质和规律,并尝试写作分享成果,体现了以任务为核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在个性化的参与和实践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课标精神。

登高而望,见者博;凭风而啸,闻者彰。这次的学习有很多的收获,更重要的是增强了我对新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希望。这套教材的“新”,并非以革命的姿态把以前的教材教法全部颠覆,它是“守正创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变化革新,是那种大家经过努力就跟得上的“创新”。所以不必焦虑,要以积极而又正常的心态来使用教材,要立足于各自的学情,根据自身条件,在原有基础上去逐步调整、改进和更新。同时新教材的使用,关键是教师,教师要转变角色,由主要讲授,转为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即活动中学习;教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要跟上,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教师只有多读书,增学养,当“读书种子”,才能跟进,求得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钱理群先生在《在阅读好书中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一文中指出:“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中学是人生中的梦之乡,它不可重复,留下的却是永恒的神圣记忆:一个人有、还是没有这样的神圣记忆,是大不一样的。中学阶段当然需要学习知识,但更要通过知识的学习,构筑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即使带有梦幻色彩,却会为终生精神发展垫底,成为照耀人生旅程的精神之光;而且可以时时反顾,是能够反归的生命之根。”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让我们积极投身课程改革实践,用我们的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奠基,在看似平凡的教育教学中体验探索、创造带来的神奇、感动和幸福